随着电子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耳机作为方便灵活,私密性强的音乐伴侣或许是被拥有最多的一种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耳机进行日常通话或者聆听音乐。然而城市的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室外使用普通耳机耳塞只能提高音量来盖过噪声,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享受美妙的音乐,对自己的听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此次给大家带来索尼WH-1000XM3降噪耳机对标BOSE 700的评测,让打算入手降噪耳机的小伙伴们结合自身的需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产品。
BOSE
索尼
在操作方面,个人认为索尼最大的优势便是连接的方便,其NFC一触即连的方式相比BOSE 700还要利用手机搜索蓝牙的方式方便得多。
另一方面,在触控板的位置设计上,索尼依旧沿袭了右侧耳机罩一面触控板的设计,而BOSE则由于其耳机结构的设计,仅右侧前半部是触控板,从可操作性上来说,索尼占优。
在两家的App设计上,索尼显然要好一些,其中除了能够调节降噪等级,还能优化环境气压、自适应声音控制、调节声音来源方向(声音位置控制)、环绕音效等等,功能要比BOSE丰富了许多。
至于电池方面,在续航和充电速度上,索尼是有明显优势的,索尼的续航时间约为30个小时,而BOSE只有20个小时,同时BOSE充电略慢些,但是综合实际应用场景来看,BOSE也同样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使用需求。
BOSE 700一体式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连接耳罩处的小圆柱为耳机增添了一份艺术感,滑动和旋转的设计巧妙而又灵活,当然这种设计结构的弊端就是在不用包装盒的前提下放在包里占用空间大,收纳起来会麻烦一些。
索尼采用的则是传统头戴式耳机设计风格,与二代相同,都可以折叠放在包中,相对省地。
再来说一说两款耳机的佩戴舒适度。
网上有些小伙伴表示BOSE 700夹头,舒适度相比的BOSE QC35 II缩水,个人认为BOSE 700其实还好。
索尼WH-1000XM3降噪耳机依旧沿袭了第二代产品的舒适度,佩戴相比BOSE更舒服些。
值得一提的是,从头梁弯曲程度来说,BOSE更弯曲一些,而索尼的则更松散一些,这是索尼佩戴更舒适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其耳包海绵的柔软程度和舒适度都略优一些。拿在手中BOSE 700耳机似乎更重一些。
最重要的降噪效果方面,相信是很多小伙伴最为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际对比来为大家解读一下。
由于搭载了自家的黑科技芯片QN1,索尼在用户个人降噪上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在乘坐飞机等噪音比较大的环境中时,索尼的降噪效果明显更好一些,其未能过滤的嗡嗡声和旁人说话的声音相比BOSE 700要略小一些。同时,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索尼因降噪产生的耳压也要比BOSE略弱一些,长时间佩戴会更舒适一些。此外,索尼在一些噪音的消除上也比BOSE更具优势,比如索尼既可以消除交通工具的噪音,也可以消除部分中频人声,以寻求更好的降噪效果;而BOSE则专注于消除交通工具的噪音,索尼整体降噪更均衡一些。总之,索尼降噪偏向音乐爱好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降噪,更加适合长时间佩戴。
而BOSE 700则更偏向通话过程中的双向降噪,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通话体验。对比体验过程中,我选择一个非常嘈杂的商城给我的同事打电话,以测试通话过程中的耳机带给通话双方的降噪效果。首先在本人这面的降噪效果上,索尼显然更有优势。但是在对方的降噪效果的上,BOSE则更有优势,其能够有效提升对方听到的声音音量,同时不会将本人这面的噪音传递给对方。
在音质方面,索尼采用了40mm液晶高分子振膜,且支持Hi-Res,内置专门的DAC和音频信号处理器,支持LDAC和AAC,拥有高品质的蓝牙连接,以确保声音细节出色。而相比之下,BOSE并不支持LDAC、aptX、 aptX HD等高品质蓝牙传输。具体体验上来看,索尼依旧讨喜,整体声场张力、感染力相比BOSE优势明显。同时,低频的下潜和冲击力、中频人声的通透性、以及高频一些乐器的表现上,索尼也更好一些。
最后总结,两款耳机都很不错,但是索尼WH-1000XM3降噪耳机物无论是音质还是降噪效果,都领先BOSE 700一些,索尼WH-1000XM3降噪耳机的续航更是达到了约30个小时,毫不夸张的说,是目前市面上能买得到的最好的降噪耳机之一。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