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师数据中心公布了8月安卓新发布手机性能排行榜,数据来自鲁大师APP 08.01日-08.31日的数据,榜单只筛选在这期间新发布的机型。部分新机测试数据较少或为工程机数据,分数不稳定。
榜单展示分数为鲁大师数据中心均分,已在鲁大师后台查证。机型未联网跑分无法验证,不予收录。
iQOO 8 Pro夺冠性能榜
冷清了2个月后,机圈终于又热闹了起来。8月发布的大多都是顶级旗舰新机,其中搭载骁龙888 Plus的6款,搭载骁龙888的有4款。而iQOO 8 Pro凭借908148的性能均分,在一众旗舰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了8月新机性能榜的冠军宝座。
iQOO 8 Pro可以看作是iQOO首次冲击高端的尝试,直接对标小米MIX4的产品,而且还弥补了vivo手机的两大缺点,也就是2K屏幕和无线充电。
这款新机搭载了高通骁龙 888 Plus+LPDDR5 内存 +UFS3.1 闪存的性能配置,辅以独立显示芯片,VC 动力泵液冷散热。全球首发E5发光材料AMOLED显示屏,3200×1440 分辨率,支持 1~120Hz LTPO 自适应刷新率。综合配置无短板,性能强悍。
8月新机性能TOP2和TOP3都被ROG游戏手机5S系列包揽,作为升级款,除了延续经典的造型之外,5S系列在性能、散热、游戏体验、游戏可玩性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全系搭载骁龙888 Plus处理器、LPDDR5内存和512GB USF3.1 存储,软件方面则有X 模式和多个配置维度进行优化,性能均分也领先了友商。
骁龙888 Plus提升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几名清一色的骁龙888 Plus中,还混入了一款骁龙888的机型iQOO 8和一款骁龙870的新机Moto Edge S Pro。iQOO 8延续了iQOO 数字系列主打性能、游戏体验的路线。搭载高通骁龙 888 +LPDDR5 内存 +UFS3.1 闪存的性能配置,并同样配备独立显示芯片,VC 动力泵液冷散热系统。
摩托罗拉Edge S Pro则是骁龙870处理器、LPDDR4内存,UFS 3.1闪存。相比之下,能把骁龙870打磨到和骁龙888/Plus平起平坐,也算有实力了。实际上,摩托罗拉edge S Pro这款机型,不论是配置还是外观上,都比年初纯粹出来抢热点的edge s要有诚意的多。而且2500的价位,也有不错的性价比。
纵观排行榜单可以发现,骁龙888 Plus的性能相比骁龙888的提升并不高,高通官方所谓的5%提升也只在极度理想状态下,一般新机的提升感知并不强,被骁龙888反超就算了,甚至可能会被骁龙870打平。这种情况,在去年的865 Plus上也有发生过。
骁龙888 Plus主频提升很小(2.995GHz),这也是高通最近两年愈发精湛的刀法和压不住的功耗造成的。在此之前,骁龙888也因为功耗问题在坊间背负着骂名。魅族18、小米11 Pro等机型都深受发热严重的困扰,不少人称骁龙870才是今年真正的旗舰。骁龙888中的X1大核已经非常耗电,高通选择在升级版的骁龙888 Plus挤点牙膏。
骁龙888 Plus最大的提升是AI性能,第六代AI Engine 的AI 性能从骁龙888的26TOPS提升到了32 TOPS,高通称提升超过 20%。在同一代际的芯片中,如此之高的AI提升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具体AI性能跑分,大家可以关注鲁大师Q3季报。
联发科瞄准中端市场
华为麒麟处理器按下暂停键、高通忙着练习刀法,目前看来仍然勤勤勉勉的似乎只剩联发科了。冲击高端叫板高通和苹果还有差距,联发科又把目光瞄到了中端市场,不断推出新的处理器。上个月又又又推出了两款中端处理器天玑810和天玑900,势要拿下中端市场。
联发科天玑810芯片基于6nm工艺制程打造,CPU主频为2.4GHz的ARM Cortex-A76大核,支持先进的拍照特性,包括与虹软科技(ArcSoft)合作的AI-Color技术,以及在暗光环境下的降噪技术。realme 8s拿到了天玑810芯片的首发权。
天玑920可以看做天玑900的升级版,CPU部分还是两个大核A78、六个小核A55,前者频率从2.4GHz提升到2.5GHz,后者维持2.0GHz,GPU则继续集成Mali-G68 MC4,支持LPDDR4X/5内存、UFS 2.1/3.1存储。
天玑810和天玑900在性能、影像、显示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而且均为6nm工艺制造,再加上此前的天玑1200、天玑1100、天玑900,以及针对平板机的迅鲲1300T,联发科正在全面转向6nm,铺货中端市场。
赶在新iPhone发布之前,手机厂商都掏出自己的重磅产品“截胡”。9月最热门的,无疑是iPhone13系列。此外,vivoX70系列、红米K40S系列、华为Nova9系列、红魔6S系列都会在本月亮相。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技术和工艺的限制,中兴Axon30屏下版和小米MIX4并没有在机圈掀起“全民屏下镜头”的潮流,大家还是选择了传统的挖孔方案。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