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日的浦东的烂泥渡到如今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开放、高效、繁荣的代表。
走在上海街头,纵览高楼大厦之余是现代化与信息化铺就的智慧城市场景。移动支付、高速网络、5G覆盖、智能交通、城市治理驾驶舱……时代的改变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
时值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人们也有机会审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其中十分重要的脉络正是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同步快速迭代的对应关系。尤其是随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纵深,为城市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上海模式”。
2020年11月18日,在世界智慧城市的颁奖典礼上,上海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WACA)”。这项被誉为智慧城市行业领域“奥斯卡“的奖项即是对上海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发展的肯定。
上海何以成功?剖析细节,上海的成功逻辑离不开以下四点:
一、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智慧化应用有更多发展空间;
二、重视基础创新,夯实智慧城市产业之基
三、重视全场景智慧,实施数据统管,消除孤岛;
四、建设“人民城市”,将城市看作有机体;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如何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助力?未来,在上海的六大核心产业中,智慧产业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全场景智慧将如何为城市注入生机?这是作为中国城市领跑者的上海必须回答的问题。
#信息基础设施铺就坚实底座
在上海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从高速宽带到5G建设,一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铺设为上海市的智能应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以5G建设为例,上海市是全世界率先开启室内、室外全场景5G连续覆盖的大型城市。除了批量大规模部署5G基站外,上海市的一些重点场所也完成了5G基础设施的高渗透率。比如上海虹桥火车站就是首个采用5G室内数字系统建设的火车站,并已完成5G网络深度覆盖。
此次采用的华为5G DIS室内数字系统正是在上海研发,并且应用在上海的世界上唯一可商用的5G室内产品。虹桥火车站每年发送旅客超过6千万人次,高峰期间单日旅客发送量超过33万人次,是亚洲运量排名前列的交通枢纽。以虹桥火车站5G全覆盖为契机,上海开启了5G室内室外全场景连续覆盖的进程。
目前,上海已率先建成“双千兆宽带第一城”,全市千兆光纤覆盖率99%,上海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已达到41.95Mbit/s,如果网络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那么上海已“快人一步”。
在此之前,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政务云等一系列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指标等制度配套已经为上海铺就了快速发展的信息底座。
#基础创新多点开花
与全球相比,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已超过了50%,甚至一些头部国家已拿到60%以上。而我国这个数据刚刚达到36%。基础创新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是“要致富先修路”的底层逻辑。
一方面,智慧城市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整个城市的基础创新能力也伴随城市智慧等级的提高展现出新的活力。
“人们总是高估科技在短时间内能带来的改变,同时又会低估科技长期为世界带来的变革。”,从更广阔的视角放眼望去,智慧产业也将深远地改变各个产业的发展路径。目前,上海正推进构建6大核心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智慧产业,能够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挥作用,使产业之间产生全联接,势必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核心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智慧产业的不断整合正为基础创新提供空间与动力,创造新的机遇。
#全场景打通数据场域
高速宽带、5G的全场景连续覆盖等通信基础设施为上海铺就了信息底座。政务云,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等技术的应用则能打破数据孤岛,拉通城市数据场域,直接有效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
比如,11月17日,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华为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提到了上海的政务云建设成果。仅“出生一件事儿”,通过流程优化将14天的周期缩短为4天。
在上海市的政务云建设中,为了打破信息孤岛,减少重复建设,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安全系数,上海市政府期望建设一套整合不同政府部门业务应用、软硬件资源,打通市、区两级电子政务,“云网合一、云数联动”的政务云。
经过周密的规划,上海市政府与华为共同决定了建设全球首个DC² 6.0组网,建成了“1+16”市、区两级的政务云体系。在此过程中,协调了各个委办局机房多达18家硬件设备厂商进行适配,针对众多业务建立了分层分级的服务目录,提供端到端云的解决方案。
目前上海市已完成各部门362个信息系统的上云迁移,327项涉企审批事项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100%全程网上办理,382项涉企事项办理免交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上海市政务云投入约节省30%,资源利用率提升到60%,推动上海市政务服务满意度提升50%。
#智慧未来,AI普惠
未来,随着城市智慧程度的不断提高,智慧产业的不断发展,智慧能力一定会向城市的深度细节中渗透。
在“人民城市”的基础上,人民群众逐步享受到智慧提升后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企业感受到智慧产业带来的增长动能。未来,AI等智慧产品和计算能力或许会成为一种普遍的公共资源。AI或许不只是高大上的概念,而是成为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届时,智慧城市带来的则不仅仅是某些产业的提升,而是城市向城市智能体的跨越。
#全面构筑城市智能体
随着城市的发展,面对节能减排、废物管理、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更多的智慧城市应用应运而生,城市本身也迎来了智慧升级的新阶段。
习总书记到上海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
上海的理解是要把握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把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以系统性思维强化整体协同,以全周期管理提升能力水平。
上海市委提出,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牵引,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更大力度推动部门职能整合、业务流程重塑、体制机制优化,使城市治理各方面紧密协同。
在全民参与层面,上海市建立了“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体系”,涵盖了网络就绪指数、智慧应用指数、发展环境指数三个大项,以及5G建设、宽带用户感知速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政务云平台应用水平、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度等多达40个以人民切实“感知度”为核心的评估指数。
在实际建设层面,上海对于城市“生命体征”的理解,恰好与华为倡导的“城市智能体”不谋而合。
华为认为,城市智能体旨在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城市智能体解决方案包含了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四层架构。以“数据”为基础,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据驱动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的城市服务。
可以预见,“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的城市智能体将不断提高上海的城市智慧能级。
上海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果让人们看到了智慧产业提升城市治理,助力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更让世界看到了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为城市带来智慧、开放、高效、繁荣的美好未来。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