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真格学院院长,青腾汇成员,顾及在青腾汇一课上分享了“危机之下,跳出思维惯性做正确的决定”。
在顾及老师看来,创业者的工作,本质上就是要不停地做决策。要做正确的决策,必须走出舒适区,打破过往的思考方式,梳理自己的决策判断标准,避免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找到正确的决策路径和方式。
以下为直播课程文字版(内容有删减):
很多时候,创业失败与否,取决于作为创始人的你在做出每个决策时,是否能够做到理性、客观、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疫情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的背后是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和高风险的决定。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或者CEO,本质上就是一个决策者。处于疫情这种重大生活事件下的创业者,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决策路径和以往有何不同呢?怎样避免惯性思维所带来的决策干扰?正确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决策的“三重干扰”
第一,问题突然严重化,带来巨大的时间和精神压力。比如,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在业务增长时期可能不是迫切问题,但在疫情期间,企业由于业务减少,缺少现金,而没有办法交房租,必须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一方面,它让创业者不能去做真正的深度思考;另一方面,精神上的压力容易影响决策的正确性、深度性和时效性。甚至有时,疫情变化特别快,让人无法做长远打算;
第二,信息过载。伴随疫情有大量无用信息,甚至很多时候还有虚假的信息。如果不能验证信息正确与否,基于不正确或者无用的信息做出的决策,也是不明智的;
第三,过多的假设。由于疫情隔离,很多人无法面对面交流,获得一手信息。在缺少有效体系和实践性一手信息的情况下,会造成什么呢?一个决策者会基于原来的经验去填补他信息获取上的一些空白。举一个例子,有一些行业平时多做线上广告就可以获得引流,但疫情之下,线上广告扎堆,同时效果也不太好。所以同样的广告费用,以前能获得10倍的引流,现在只能获得1倍的引流。这就是因为基于过往经验做决策导致的偏差。
梳理自我决策过程,才能避免“三重干扰”
任何决策过程都包括3个步骤:
一是收集信息作为基础;
二是把收集来的信息做归纳整理,筛出一些不靠谱的信息,补全容易被忽略的信息,对不同信息的权重做分析;
三是根据收集的信息和梳理做出合理符合需求现状的判断。
作为一家企业的一把手,第二步是标配能力,但在疫情之下,最容易干扰创始人的是第一步和最后一步。所以,在危机下做出明智的选择有三个核心要素:
第一,了解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或者叫“决策回路”。
第二,清晰理解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决策标准。
第三,避免踏入你的决策陷阱,即“情绪扳机”。
经验主义就是典型的惯性思维
人有路径依赖,思维其实也有路径依赖。
我的一个学员之前是做B2B生意的,他很擅长匹配资源,通过介绍不同的关联方交换业务发展的资金、场地等资源,就能赚取很多钱。但是后来当他准备去做B2C的时候,依然习惯用兑换方式,比如提供一个免费的场地给到正好要处理积压库存的关联方。但这个时候,挑剔的消费者却不一定埋单。他的过往成功经验,这个时候就失效了。
他秉持的,是由于过去业务的成功而导致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但是过去成功的思维模式换一个场景就不一定管用。同样,线下特别厉害的模式换成线上就不一定可行。习惯性业务推广模式反而成为了你最大的风险因素。
大家如果听到这里,请你想想,如果你企业遇到困境了,尝试解决困境的过程中,思考模式是否还有过去路径的依赖?你过去依赖广告商,现在是否还是依赖广告商;过去依赖线下推广,现在没有线下推广,你是否不知道怎么办,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能突破你的舒适区,看看其他人做业务的模式。从不同的视角来对比,你就会克服由于过去的习惯而导致的这些风险性的因素。
这次疫情中,很多企业现金流紧张,背后体现的是我们通过常识或者经验来做判断的习惯模式。但是,我们看待经验的时候就容易犯习惯主义,因为我们不会去具体分析当时成功经验之所以成功,背后的成立条件是什么。不区别条件的去应用经验,就容易导致失败。
一味奉行经验论,会有以下四种可能的盲区。
第一,我们看来成立,却忽略了在别人看来不成立的事物。以股票为例,每个人都认为在炒股中能跑赢大盘。其实,很多炒股的人,赢钱才说;亏钱是不会说的。这就是,我们看来成立,在别人看来不成立;
第二,个人层面上成立,却忽略了在集体层面上不成立的事物。比如一夫多妻制,在个人层面上,一夫多妻制是成立的;但是在集体层面上,一夫多妻制就不能成立;
第三,在此处成立,却忽略了在别处不成立的事物。例如韩国电影《寄生虫》得了奥斯卡,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它反映社会现象、制作良心。但是类似的亚洲电影很多,为什么只有《寄生虫》得奖呢?举的这些例子也不能证明《寄生虫》得奖,这就是此处成立,在别处不成立;
第四,在今天成立,却忽略了在明天不成立的事物。比如两周前,比特币是投资避风港,但是今天美元下跌、石油下跌,比特币也在跟着下跌,投资避风港一说就不成立了。
作为决策者最容易犯的经验误区:知道结果以后再倒回去反推原因。它做的只是给既成事实强加上一个符合自己价值体系的解释。
这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别人的成功经验,我们一定能复制;或者相信别人分享的成功经验就是他真实成功的原因,成功很多时候是一个概率问题。
如何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
第一,以人为鉴。让其他人成为自己的镜子,但运用的方法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1、找的人是善于分析或者归纳能力比较强的人。如果对方是一个思维特别跳跃的人,他是很难静下来帮你做分析的;
2、不要找特别熟悉的人,找你会愿意听取意见的人。因为周边的人或者朋友已经习惯于你的思维模式或者行为模式,不会觉得有差别,所以不要找最熟悉的人。如果公司的老板,千万不要找合伙人,因为他跟你熟悉,他如果能看见你思维模式的问题,可能早就告诉你了。为什么你没有纠正呢?因为你根本没听进去。所以你再找他,可能还是听不进去。
第二,苏格拉底追问法,不把首先想到的当做是最终答案,而是依据不断追问、探索、理解而得到答案,通过问答来验证结论是否合理。要打破经验论的限制,最重要是追问自己,形成经验背后的这些条件在新情况下是否成立。不能说常识都是错误的,而是需要以一种谨慎的态度对于自然而然的习惯行为做出合理的质疑。
比如这次疫情中,很多企业会说自己现金流断了,就把它归结为企业失败的原因。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现金流会断。这个时候,就应该更深一层去想,
为什么现金会耗尽呢?可能的原因有:
1、轻视现金流;
2、缺乏相关知识,不是不重视,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很多创业者对于现金流什么概念不知道;
3、我知道并且也重视,但是我就是做不好。
这一点如果还不足够,我们还可以思考:
为什么轻视,因为我不擅长?还是因为我没有时间,还是因为没有适合去做的人?
为什么过去轻视了?我习惯性思维是什么?
我分析出来以后,下次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避免?由于不擅长而忽视现金流,你还有什么擅长的呢?没有时间和人,你做决策的优先级是什么,企业的优先级是什么,你跟团队的互补情况是什么?
每个问题可以往后问至少三个为什么。这就是苏格拉底追问法。
第三、框架法。在决策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框架,每个框架会有3到6个问题。框架是帮助决策者全面的了解信息,不漏掉应该考虑但没有考虑的东西,从而打破之前形成的习惯性模式。
第四,自我梳理。大家静下心来,集中一段时间内,全神贯注地把自己梳理问题相关事件记录下来。对于决策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开会、收集信息、看手机、刷微信或者出去跑业务,最重要是给自己留几小时的时间去仔细思考所面临的重大决策。如果重大决策做错了,后面的执行没有用处。可惜的是,很多人会本末倒置。
价值观就是决策背后的标准
困难的问题考验的其实不是你的理性,而是你的价值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面对疫情,不同公司发出的公告不一样。携程的高管是自愿降薪;海底捞关注员工的安全,做很多的安置安防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之下,大家同样面临现金流不足,员工需要安抚,公司供应链成本需要降低等等各种各样严峻的问题,但是每个公司公开发表出来的是不一样的,至少可以明显看到背后所反映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的关注点,就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价值观可以分成广义价值观和狭义价值观。
传统定义的狭义“价值观念”,更加强调人们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等具体价值的立场、看法、态度和选择。
广义价值观,本质上是人们关于价值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比如说自由,善良,公平,平等,效率等等。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广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主导我们决策背后的标准。比如,一个公司有规定,员工不能谈恋爱,如果有出现,一方需要离职。一个合伙人与CTO谈起了恋爱。如果从工作结果来说,作影响不大,但是从公平性来说,就打破了规则。但是如果执行规则,那么公司就会少掉一个骨干。这个时候,是讲究目标结果的价值观重要,还是公平的价值观更重要?结果CEO选择了公平这个价值观,让CTO去了另外的公司,重新找了一个CTO。
坦率地说,我们面临众多的困难决定,由于有很多的未知因素,都会让我们决策的结果和期望的结果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最后得到的结果与决策相关性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强。所以要做出一个明智的决策,或者在这里,我把“明智”定义为:不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那么决策标准很明显,就是遵循你最核心的价值观,不然你会很难受。
所谓价值观排序,就是你面对两种痛苦时,你选择比较轻的去做,长痛不如短痛,大痛不如小痛。
很多时候当人们梳理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困难的决策其实会豁然开朗。
我一个学员的公司经营的很好,业务和现金流都不错,但是在他的价值观中,这其实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做的很痛苦;后来他想通自己要什么,就把公司关了,选了一些优秀的下家,用那些资金去了一些想做的事情,人就开朗了。如果你单单看这个公司是个失败,员工都没了,公司也关了,但是从整体人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他绝对走了捷径,因为他找了他自己目前想要的东西。
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回顾一下你过去所做的所有重要事件。看一下每件事件中,你决策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什么。把这些考量因素全部列出来,找出里面的共同点,通常就反映了你的价值观。
价值观很多时候代表了创业的初心,当创业者面临公司生死相关的决策时,不妨问问自己,创业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创业是为了追求财富,如何尽快止损是你要考虑的;如果你创业是带着兄弟闯天下,如何安置好团队并且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利益,是你要考虑的。如此来推,反思一下你的价值观,你就能明白什么是“优先级”。
情绪扳机让你掉入决策陷阱
日常讨论或者决策时候,有的人的情绪容易被被一些敏感的话语和行为所诱发,实际上和说出这些话和做出这些事的人关系没有这么大。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情绪,是和过往的负面经历息息相关。这些东西是每个人内心敏感的地带,随便谁都不能触碰,我们把它叫做情绪扳机
通常决策者都会在一个冷静的状态,但是情绪扳机却能够打破你的冷静,这就会严重干扰团队关系,决策质量以及你工作的状态。
我有一个学员,平时非常理性,但是当你和他说到裁员这两个词的时候,他就会莫名的起一些情绪。这是因为,以前他曾经亲手把自己公司里的100多名员工全部裁掉。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虽然他又东山再起开始了下一次创业,他决策过程中潜意识里优先要保证的是不犯裁员这件事情。但这样子的一种潜意识的干扰就会影响他决策的理性和客观,造成一些应该被裁掉的人也没有被裁掉。
另外,在我们日常与他人的交往中也会经常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天长日积累以后成为双方关系中的一些小疙瘩。然后双方在谈论到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觉得不自然紧张甚至是很容易起情绪,这也是情绪扳机的一种。
如果在交流中发现对方有了情绪,我们需要与对方共情。
2个小技巧:
第一,允许对方发泄。
第二,重复对方的话语。你可以把对方说的话概要总结一下,如果一次总结不够,可以重复好几次。为什么重复好几次呢?对方陷入极端情绪时,通过重复,对方会认为自己有被倾听、被理解。很多时候,一些小情绪是认为对方不了解、不倾听自己而导致情绪的爆发。
情绪来临,你要做的第一步是止损,自己平静和让对方平静,而不是打击报复。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讲了在疫情当中,尤其是面对各种困难情形下,有助于你做出更明智决策的三个要素。
第1个要素是了解你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或者叫做你的决策回路。这个步骤是为了帮助你更好的收集到完整客观的信息。
第2个要素是清晰的理解你的价值观,或者叫做你的决策标准。
第3个要素是了解你的情绪的扳机,或者叫做你的决策陷阱。这2个要素是为了帮助你做出让你不会后悔的判断,也就是第三步。
关于这个三个要素还有很多值得深度探讨的地方。在具体的应用上也会有很多细微的调整。今天只是抛砖引玉,给大家大致讲了一下这个框架,欢迎后续交流。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