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5G CPE T1 路由器
想象一下,一个只需插上一张5G SIM卡的设备,在接通电源后,就可以提供比百兆光纤网速最高快40倍的WiFi,下载一部2GB大小的电影仅需4秒。是不是有点“魔幻”?但在5G时代,这样的体验就是最为常见的现实。
近日,OPPO推出了第一款全自研的无线CPE产品——OPPO 5G CPE T1移动路由器。简单来说,这款5G CPE产品就是一种可以将4G或5G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的设备,相当于一个不用接入光纤宽带就可以工作的路由器。
作为OPPO第一款全自研的无线CPE产品,也是OPPO在5G和IoT时代基于家庭场景核心入口的关键布局。OPPO 5G CPE T1支持双模5G全网通,覆盖全球主流频段(5G频段和SA网络制式将在后续根据运营商网络部署情况,通过OTA升级支持);支持最新的Wi-Fi6协议;搭载了O-Reserve智能天线算法,提升信号质量;并且在整机设计方面兼顾性能和散热能力。
OPPO 5G CPE T1移动路由器
借助OPPO 5G CPE T1,用户可以在家中实现5G网速的WiFi网络覆盖,让所有家庭智能设备真正接入5G的“快车道”。
今天,智东西与OPPO方展开深入探讨,我们看到在OPPO 5G CPE T1的背后,是OPPO发力技术的决心和成果,它也成为了OPPO布局5G+IoT时代大棋的关键一子。
CPE成为家庭网络和数据连接的核心枢纽
2019年以前,OPPO在消费者的眼中就是一家朴实的手机公司,而随着智能手表、智能耳机以及近日发布的5G CPE T1,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家公司。
其实,OPPO的思路很清晰。2019年底,久未露面的CEO陈永明再次登台,按照他的规划,OPPO在5G时代将针对各种场景构建多入口生态,也将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
OPPO认为,在移动场景下,手机及个人智能穿戴产品将作为核心入口;而在如家庭、办公这样的固定场景下,5G CPE就可以成为其核心入口,进入到这些环境中并不断提升这些场景下的5G体验。
OPPO 5G CPE T1成为家庭场景中的连接中枢
如今,越来越多的IoT设备开始进入到普通消费者的家中,而它们之所以被称之为IoT,最关键的就是具备入网的能力,通过接入网络,数据才得以流通,而家中的设备才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是智能家居构想的底层基础。
此时,路由器就成为了网络连接的核心枢纽,也成为了家中各类IoT设备数据交换的中转站。而5G CPE,则将数据流通的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摆脱了传统光纤宽带受制于空间限制的束缚。
同时,CPE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除了网络连接属性外,它可以拓展为家庭数据的处理中心,为各类IoT设备提供更多的算力支持。
虽然目前云计算高速发展,但想让终端智能设备实现高效率、低时延的任务处理,本地化计算仍然十分关键。而智能手机受限于功耗,算力不能无限扩张,因此,家庭中的其他设备就需要共同分担算力需求。
此前,曾有许多人畅想:在5G+IoT时代,未来终极智能家居的形态应该是全屋的智能设备有机结合成一个“超级大脑”,不仅可以读懂用户需求,还可以无感地提供服务。而在这些设备之间流通的数据,就如同血液一般,而5G CPE则成为了一颗强有力的心脏。
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基线自研,构建底层技术优势
5G CPE T1对于OPPO在IoT领域的布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其实CPE对于OPPO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形态。为了打造这颗强力的IoT心脏,OPPO从底层开始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在硬件层面,OPPO表示,在5G CPE这条赛道上,OPPO 5G CPE T1的硬件设计方案、设计规范、测试项目规格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和建设,更没有范例可以参照。做一台5G CPE设备,绝不是“把5G基带塞进路由器”那么简单。
在产品硬件设计方面,OPPO通过对产品类型、需求以及竞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与运营商和ODM厂家进行交流,总结并归纳出了OPPO独有的一套CPE架构方案。
一般来说,5G天线的设计决定着整个5G数据通道的吞吐性能。传统天线一般是类全向天线设计,峰值增益低且难以实现360度全方位覆盖,尤其在5G主力频段上表现更为糟糕。因此,出于对用户体验的考虑,OPPO认为必须解决网络信号速率不稳的问题。
于是,OPPO推出了O-Reserve 智能天线算法方案,兼顾了“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的优势,既能确保在Sub-6 GHz频段全向接收5G信号,也能确保特定方向的高天线增益。
一直以来,OPPO对产品工业设计“美学”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无论是智能手机、手表、耳机还是新晋推出的OPPO 5G CPE T1,都在产品设计理念上传承了OPPO一贯的设计风格。
为了让产品在外观上更小巧、更便携,OPPO从整机架构、PCB电路板、射频模块、基带芯片和散热组件等几部分入手进行大幅调整,在保证足够WiFi天线净空区、WiFi天线水平面覆盖符合预期的前提下,做到了92mm*92mm*181mm的同类产品最小体积。
除了硬件和外观设计层面的突破,在软件方面,OPPO也从底层技术着手,他们没有使用高通的SDK方案,而是选择了自行构建了CPE软件基线。
OPPO表示,“当时做CPE的初心就是要打造OPPO独有品牌的无线数据中枢,在无线数据领域构建起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也为OPPO未来的IoT战略做支撑,所以我们决定要掌握每一行代码。”
为此,OPPO引入的“微服务”软件框架,构筑OATP软件SDK,使每个特性得以快速、独立开发演进;同时借鉴Android编译框架搭建自己的跨平台编译与构建系统,使特性像搭积木一样形成产品基线,具备面向不同芯片快速移植的能力。
经过数月的努力,OPPO 5G CPE T1最终在2019年12月OPPO未来科技大会中首次亮相,并于今年6月在国内正式发布。
毫无疑问,5G CPE T1的正式落地,也让OPPO在5G通信、WiFi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自研技术储备,进而为OPPO后续推出更多的IoT产品形态打下了技术基础,也让OPPO在5G时代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更从容地面对市场变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种种挑战。
5G时代IoT战场如何破局?
在这个产品、技术快速迭代的5G和IoT时代,几乎每一家终端厂商都不再依赖单一的产品线。如今,像华为、小米、OPPO等国内主流智能手机厂商都在向IoT战场大举进军。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等众多产品都在持续涌入这片战场。
每一位入局者都希望构建起自身的智能硬件生态,实现更广的连接、获得更多开发者的支持、赢得更多合作伙伴。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仅中国的IoT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2万亿,同比增幅达25%,三年后,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出货量就可以达到2亿台。
5G高带宽、广连接、低时延的特性,以及传感器技术、AI、云服务等技术的发展,都会进一步推动IoT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多终端设备的无缝协同将成为常态。
当下,IoT市场用户需求逐渐凸显,而OPPO也通过先前部分品类的IoT产品布局积累了自身的原始技术资本。对于OPPO来说,此时正是入场的关键时机。
目前,OPPO除了核心的智能手机业务,也从2020年初开始陆续发布了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产品,初步形成了面向个人场景的“智能三件套”,也证明了自身打造IoT爆款产品的能力和研发实力。而今天5G CPE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面向家庭场景的关键入口布局。
据了解,未来除了智能手机、手表、耳机、电视、AR头显、CPE产品之外,OPPO还将布局面向高端、中端市场的多种形态产品线。
对于OPPO来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抓住核心技术优势,无疑成为了他们赢得市场的关键。在OPPO现有的事业部当中,超过一半直接与人工智能、IoT等前沿技术相关;OPPO在全球有6大研究院,4大研发中心,上万名研发人员,未来还会继续在5G/6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护城河。
当然,在IoT赛道上,OPPO也表示会继续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扩大合作范围,覆盖更多的设备厂商乃至芯片模组厂商。他们希望可以打造包括IoT生态、应用生态、内容生态、互联网服务生态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
OPPO认为,未来的10年将会是万物互融的时代,各类智能终端产品将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出行等各种场景并紧密相连。这也让IoT市场的未来充满变数和期待,每一位入场者,都可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OPPO 5G CPE T1成为连接各种设备的中枢
结语:是时候重新看待OPPO了
OPPO 5G CPE T1的正式落地,是OPPO对于家庭、办公等场景核心入口的布局,也展现出OPPO发力底层核心技术的决心和实力。OPPO 5G CPE T1不仅承担家庭网络连接、数据交互中枢的能力,对于OPPO在5G时代的IoT战略,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正如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裁刘波在去年年底OPPO召开的亚太战略发布会上所讲,“IoT、5G、云、AI配合新兴入口级终端,正在极大地提升人们生活的品质和效率。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多终端、多场景的智慧生活服务,面向个人、家庭、办公、出行的四大场景中,聚焦强交互、重体验的产品。同时,持续开放互联能力,共建服务网络,为用户打造怦然心动的新体验。”
面向不远的5G+IoT时代,流量经济早已成为入口经济,因此,OPPO唯有抓住核心场景的核心入口,才能在巨头纷争的IoT战场中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