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自主可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一芯一屏”这样的大国重器急需重点突破,必须主动严防易被“卡脖子”的硬核科技领域。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关键时期的政治指引要比市场自发性的动作更能“蛇打七寸”。
这也映射出两个概念,“市场经济学价值”与“政治经济学价值”,这两个概念其实在不久前上市的中芯国际身上得到很好的演绎:在科创板IPO之前,中芯国际在港股的估值不过千亿港元,但在科创板挂牌首日,其A股市值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直到现在,中芯国际的A股股价仍较H股股价溢价200%以上——这就是“两大价值”最直观的差异。
对于中芯国际而言,支撑其政治经济学价值的核心基础无外乎八个字: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无论是“十四五规划”还是政治局会议,中央所传递出来的声音都十分明确:我国要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严防境外“卡脖子”,确保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的平稳、有序运转。
试想:假设因特尔或英伟达是中国公司并在科创板上市,凭借他们核心技术的高度“自主可控”这一政治经济学溢价,中国投资人给予他们的估值会是他们如今在纳斯达克市场估值的多少倍?
很多人认为,柔宇科技成功上市后,将与中芯国际一道,构成科创板的“一芯一屏”组合,其估值体量自然也应该与其产业和资本市场地位相匹配,如果挂牌之后柔宇的政治经济学估值溢价得到有效释放,最终二级市场市值突破千亿,那么柔宇将有望在科创板估值榜上挤进前五,甚至是前三。
根据柔宇此前通过各种渠道披露的资料,公司确实一直在强调其技术路线和核心知识产权的独立原创和自主可控——正是得益于从0-1的底层基础理论技术路线的原创突破,柔宇让中国企业历史性地掌握了柔性半导体显示技术,实现了柔性显示上、下游核心技术环节的完全自主可控:
在上游原材料端,柔宇主导的ULT-NSSP路线打破了三星LTPS路线对于硅基材料的依赖,首次采用非硅材料制造全柔性显示屏,实现了原材料的自主可控;在中游生产设备端(华为芯片之所以被“卡脖子”,问题就出在芯片制造所需的核心设备ASML光雕刻机无法做到自主可控),而柔宇的ULT-NSSP路线由于采用的原材料不同,所以其生产环境、工艺制程以及核心生产设备均与LTPS不同,因此柔宇核心设备也不会受制于人;最后在下游生产端,柔宇的产线、产能的分布全部位于国内城市,更不会受到外部干扰。
正是这种从底层技术出发,切入全产业链的模式,才能让柔宇摆脱三星等国外巨头潜在的技术封锁成为可能。未来,在柔性屏之外的其它领域,“柔宇模式”也有望成为中国企业的一大范例,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新路径。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