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弗徕格案例征集工作自9月16日开启以来,每天都收到来自全行业的投稿,目前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虽然征集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但小伙伴投稿热情依然不减。
组委会近日宣布,2019年弗徕格案例征集截止投稿日期延长,最新的截止日期是12月15日。所有想要参与评选的公司单位可以登陆弗徕格官网 http://flag.chinabyte.com ,下载“2019弗徕格参赛资料”,按照详细步骤提交参赛作品。
为保证小伙伴能顺利参与初评评审,小编提醒您,请务必按照官网报名流程投稿,仔细阅读参赛手册,完整填写相关提交模版或申报资料。
弗徕格是发现全球数字营销最具探索、创新精神案例的奖项,每年针对探索类、前瞻性、创新性营销案例作品进行年度评选,帮助品牌主、代理机构、媒体平台更好地捕捉趋势,解构营销未来,提供可参考的指导方向。
在2019年中国移动营销十周年节点,弗徕格延续持续进化的方式,秉承根据新时代的营销概念、案例表现动态更新奖项的传统,设置了“升级类”、“行业类”、“榜单类”奖项,向全行业征集十周年优秀案例。 2019年弗徕格奖项设置
探索类
1、带货营销
泛指通过直播、短视频、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结合产品、品牌的卖点,通过抓眼球的创意与文案,实现线上线下产品销售的营销模式。
2、私域营销
泛指通过构建精准客户社群,如公众号,微信群,小程序等,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形成KOC影响力,增加客户回购和交易效率的营销模式。
3、小程序营销
利用微信小程序构建商户主体,完成品牌构建和商品售卖,加以富有创新性的引流方式和有趣的内容,形成具有粘性的用户访问流,完成收益转换。
4、跨屏营销
通过在用户的多台“屏幕设备”上多点布局,通过大数据能力,将用户在多台设备上的心理行为串联成线,实现精准、深度的心理触达。
5、裂变营销
泛指不追求客户数量而追求精耕细作,力求打通每个客户的关系链,以实现指数级粉丝增长,获得高精度客户群体及效果质变的营销模式。
升级类
1、社会化营销
以公益性质的话题为载体,通过视频、图片、文章等的形式推进大众对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公益的重视,同时完成和自身品牌、产品的捆绑,实现收益。
2、场景营销
在智能设备,传感器,定位系统,操作系统等的帮助下,针对用户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大数据优势,围绕用户喜好完成引导互动体验,最终完成消费过程。
3、娱乐营销
将产品,品牌信息赋于娱乐元素之上,通常为歌曲,影视,明星等,实现与目标用户群体的高效互动,从而达到拔高品牌形象,或提高商品销售量的结果。
4、短视频营销
借用当下最火的短视频这种传播形式加以时下热门新梗和笑点,结合品牌调性、用户属性,打造具有病毒式传播潜力的短视频。
5、移动营销
以移动设备(主要为手机、平板等)为载体,利用大数据优势,向用户的掌上设备发送精准个性化的即时信息,激发用户广泛互动,达到一对一互动营销的案例。
6、大数据营销
基于用户在多平台上的各类信息,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痛点,在最合适的时机向最合适的位置通过最合适的载体投给最合适的人,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一次最大效益的营销。
7、创意营销
通过前期策划人员的一系列思考总结,用极具创新的跨界思维,贴近品牌或商品属性,将各类元素集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完整富有新意的营销。
8、心智营销
深刻把握当下用户深层心理需求,赋予品牌、商品足够闪光点,最大程度激活用户的购买欲望。
行业类
1、年度最具话题营销案例
紧跟当下热点,结合自身品牌打造全新话题,最大限度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与粉丝的高效互动,实现品牌价值增长。
2、年度最佳创意营销案例
在贴近品牌和商品调性的前提下,开启最大脑洞,以最具创意的形式实现营销的目的,完成交易。
3、年度最佳传播力营销案例
熟知内容传播的规律和技巧,运用到实战,从用户痛点出发,使用户在覆盖度、传播性、活跃度三个层面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4、年度最具效果营销案例
综合利用营销渠道、方法,在一定的营销成本里,获得最高的效益。
5、年度最佳策略营销案例
把握当下用户痛点,运用奇巧、创新策略,将营销力度最大化。
榜单类
1、移动营销十周年领航企业
引领移动营销产业变革的头部企业,在移动广告发展的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2、移动营销十周年创新企业
在移动营销十周年间,拥有极高成长性、创新性的企业。
3、移动营销十周年杰出贡献人物
引领移动营销产业变革的领军人物,在移动广告发展的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2019弗徕格案例征集投稿截止日期延长至12月15日后,将有更多在过去十年中曾大放异彩的案例浮出水面,弗徕格将汇集营销十年的精彩时刻,与行业一起用深度探索向经典致敬,以一种独特视角预判精准未来。
郑重声明:中国IT研究中心网站刊登/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中国IT研究中心不负责其真实性 。【更多独家新闻请关注中国IT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搜:CNIT观察】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