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柯小川。”
如果要给柯小川4月份的小确幸排个序,这么跟他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多,可能会挤上前三。
在2月份进入苏鲜生以前,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喊他Thomas,“好像在告诉我,你是个外国人,这让我,很不……爽。”
柯小川来自美国,今年24岁,是南京大学的交换生,眼下在苏鲜生实习,负责水果区的上货、整理、包装和称重打码。
小川说,每天最幸福的时刻是下班能带两个香蕉回宿舍,“我喜欢咖啡色的,虽然很多人觉得,那是烂香蕉。”他经常在客人挑选香蕉的时候,普及他的“咖啡色理论”,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不过那以后,除了“小川”以外,也有人叫他“香蕉哥”。对于这个有点中国味儿的昵称,小川很喜欢。
“996是什么?上课也很累啊。”
每天从南大鼓楼校区到南京徐庄软件园,小川上班要坐半小时的地铁。他爬过4号线的早高峰,拥挤的人群没有稀释他的幸福感,能一下见这么多中国人,小川觉得很有意思。不过他也承认,“有时会迟到,哈哈。”
当然,大多数时候,小川都是准点上下班,“996是什么?没人跟我说过这个啊。上班很累吗?上课也很累啊。”
小川学习中文5年,在美国兼修汉语和罗马语两个专业。小川从小就觉得中国很神秘,所以对中国文化特别有兴趣。2018年9月作为交换生来到南京时,不是他第一次到中国,北京、台北、大同……他曾经跟着老师一边做调研一边路过中国的城市。
柯小川很喜欢南京,这里能给他少有的安全感。他爬过紫金山,游过玄武湖,甚至去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那是令人难过的地方,但很有意义。”
他最喜欢的地方是鸡鸣寺,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那里的斋菜让他又爱又恨,“没啥味道,但是很新鲜。”
小川很喜欢吃包子,豆沙包或者是菜包,这几乎是他工作日的常规菜单,也是和苏鲜生的阿姨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哪家的面粉好,哪家的豆沙细,“我觉得南京的老年人比年轻人友善,特别是阿姨们。”
“你们的普通话一点都不普通”
柯小川说,在苏鲜生实习最开始的时间里,他常常撒谎。
那时,不管是同事或者逛苏鲜生的客人都最喜欢问一个问题,“你来自哪里?”小川觉得那很无礼,所以他常会开玩笑,说自己来自俄罗斯、罗马甚至希腊。偶尔甚至会扯两句俄语以正名。
不过时间久了,熟悉的客人越来越多,小川的玩笑也就开不下去了。他开始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中国人很喜欢我跟他们的小孩说你好,还向我招手。在美国,他们不喜欢孩子跟别人随便打招呼,好像害怕会被人偷走一样。”
柯小川非常喜欢苏鲜生,比起坐在办公室,他更想要和中国人互动,“学习汉语”。
不管是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还是中国的美国留学生,都有一个留学怪圈,“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不知道是害羞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觉得这样就没有留学的意义了。”小川觉得,和当地人交流,不管他们是不是听得懂,自己能说出来就会进步。
徐庄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那里有几万人来自五湖四海,说着各样的中国话。柯小川喜欢听他们用不一样的语调讲普通话,“有些能听懂,有些不行。你们的普通话,一点都不普通。”
交流的魅力让柯小川强迫自己,在最快的时间里,熟悉苏鲜生。
超过80种的水果,再加上因为广场会员日、热带水果节、东南亚水果节等不定时促销带来的价格浮动。柯小川除了牢记水果名称的汉字,每天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条形码上的常用语,确保扫码称重时价格与产品对应,“不能把‘西红柿’贴在‘黄瓜’上。”
两个月的时间,成效不少。
小川已经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对应的水果,甚至还能蹦出几句最近的优惠,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是香蕉哥,哥,总得做点事吧。”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