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完全通过海外市场的技术创新,在全球开展业务。
一家白手起家的创业公司,以输入法业务为核心在美国成功IPO,被资本市场认可。
这两条实现任何一个都很难,更何况两项传奇加诸一身,确实令人振奋。9月28日,触宝在纽交所成功敲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业史的一个新标杆。媒体报道充满了“中国技术企业里程碑”、“中国谷歌”的自豪与赞扬之声。
然而,标签化阅读恰恰容易错觉,简单的“国货自强”的骄傲与狂欢恰恰抹杀了对触宝的真实价值发现。对触宝稍有理解便会发现,很难以任何一种主流的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解读框架去理解触宝的“奇迹”:触宝没有选择在国内平稳创业、没有选择在国外的边缘化生存、也没有在获得1.8亿日活后选择保守不前,与生俱来的硅谷气质让这家企业走出了一条从“国际”到“融合”,从“工具”到“内容”再到“服务”的发展之路。
触宝之路并非传统意义的“出海”,即在国内发展一定规模、然后将中国模式复制到海外。触宝一开始就是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一直到在海外上市,可谓“海里出生、海里长大”。大部分人都很难理解:一款简单的输入法是如何支撑触宝成长,并得到全球资本市场认可的。我们试图从输入法入手窥探触宝背后商业模式的全貌。
全球思维,全球发展,中国创业团队从工具做到全球超级入口
伟大的事业总是从最底层的创新开始,在输入法上的创新是触宝成功的根基所在。输入法看似简单,做好并不容易,要在全球复杂的语言环境下做成入口更是难上加难。输入讲求快捷便利,但手机屏幕尺寸有限,如何键盘布局更快速、如何输入更便捷,这是最底层要求。更重要是,文字输入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是思想的外化,依托于特定语境下的连续思想过程。如果你想做好一种特定语言的输入法,那么需要的是对这种语言的绝对理解。
而支持全球超过110种语言的触宝则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利用AI技术和大数据学习驱动输入法成长,只要输入基本的语料库,触宝输入法智能引擎就可以根据用户习惯快速学习,去理解和发现不同语言与其背后的思维方式的精妙与魅力,这样的创新的产品研发模式让触宝在发展中期得以快速裂变爆发,得到了全球特别是小语种地区大量的拥趸。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先生这样评价触宝:触宝科技的团队是一支难得的有理想、有情怀、有韧劲,耐得住寂寞的优秀团队,多年来一直都瞄准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国际化这些大方向,却又脚踏实地,不跟风,不急躁,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产品做好,把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
有了好产品之后如何获得用户?触宝利用三大抓手完成了全球用户布局。
首先,触宝相信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触宝用创新的产品赢得了尊重。2015年触宝被谷歌授予顶尖开发者“Top Developer”的称号,并多次出现在Google Play全球推荐名单中。数据显示,在Google Play商店和苹果App Store中,下载触宝产品的用户数量从2017年第二季度到2018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178.7%。
其次,强大的产品实力和扎根于全球市场的文化基因,让触宝在全球市场的营销变得有如神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触宝在Facebook上拥有超过550万粉丝,这在国外的社交媒体环境中哪怕是本土企业也不敢想象的,要知道号称用社交媒体赢下竞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Facebook上也仅仅拥有750万粉丝。国外的社交媒体一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禁忌之地”,触宝却通过良好的本地运营把其做成了一把利剑,运营能力可见一斑。
仅有营销增长和自然下载显然不能满足触宝的胃口。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触宝通过手机预装让触宝产品口碑得到了快速释放,并最终占领全球市场。在触宝著名的337案之后,触宝意识到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必须要改变商业模式。于是破釜沉舟下了一个赌注:决定放弃当时成熟的技术授权模式和每年几千万的现金收入,转而将产品全部免费,并且通过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实现共赢,同时,触宝在商业模式上开始挖掘流量和增值服务的价值,这也为触宝后来从工具转型到内容服务埋下了伏笔。
“放弃掉那几千万的收入尽管非常可惜,但是回过头来看,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生意。”触宝CEO王家梁在回忆当时决定的时候如是说道。
自此,触宝开始进入野蛮生长阶段,到上市时触宝更是拿出了同比2017年用户增长75.3%和在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1.8亿日活的成绩单。从工具到超级入口,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一家草根的中国创业公司仅是如此就已经等于成功了。
超级入口不是终点,触宝要做全球的内容服务生态
在完成入口级的布局后,触宝很清楚自己手中筹码的价值。输入法是用户交互的天然入口,需求流量大,链接效率高,离用户最近,是一个超级APP, 在技术上的强大积累让触宝在面对人工智能爆发时成为了被时代选择的那个人,短短几年内触宝搭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完成了从工具、入口到内容服务的转变。
在底层,触宝依靠输入法十年的产品技术积累从而建立了强大的壁垒。通过全球大数据和AI语音识别等技术支撑,让触宝具备了场景化链接和产品价值的转变的可能。
触宝早在2015年就设立的硅谷AI实验室在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语音识别等多种AI技术积累。而触宝也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多维度、多角度、准确度极高的立体用户画像体系。
在中间层,触宝以在输入法上的成功经验为基础,以人工智能助手Talia在内容服务领域的布局为先驱,触宝还在积极布局多个垂直领域的内容型矩阵产品,形成了完整的内容服务闭环。
从工具到入口最难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实现用户心智的转变。触宝的选择是在技术比例的技术上通过产品创新让这一过程变得自然,这也是输入法最熟悉的方式。
人工智能助手Talia便是实现这一创想的最佳实践。作为内置于触宝输入法的人工智能助手,与其他智能助手不同的是,Talia的交互逻辑从“用户主动搜索”转变为“AI主动推荐”,从而让用户获得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它能够在用户在使用输入法的过程中精准判断需求,并将用户意图与手机上娱乐、美食、天气等应用场景进行无缝匹配,基于当前场景进行内容服务推荐。Talia的出现让触宝输入法从本质上超越了工具的范畴,完成了从工具到内容服务的转变。
内容矩阵方面,虽然已经披露的数据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触宝IPO的招股书中窥探到这写产品的巨大增长价值:目前,触宝拥有了多款成功出海的内容型产品,涵盖健康、健身、娱乐、综合资讯和短视频等多个垂直领域。触宝的海外产品系列月活跃用户达到数千万,多款应用在 Google Play 评分均达到或超过 4.5 分。
在上层,触宝正在以开放战略积极打造覆盖全球的内容服务生态。触宝生态的终极目的是形成“用户-内容-服务”的完整生态闭环。一方面,触宝正在联合更多的终端厂商通过产品覆盖完成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并同时为终端厂商带来合作价值。另一方面,触宝通过整合全球优质内容服务和开发者形成覆盖用户全场景需求的强大生态。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或许可以理解触宝为什么这么被市场看好和其无穷的发展潜力。
未来,走向全球融合发展的触宝将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的最强音
正如触宝董事长张瞰在公开信中所说:“上市并不意味着触宝的成功。”今天的触宝正在孕育着一个远超于草根创业公司这个定义下的伟大商业构想。在大部分上市企业还在走向全球市场的初期,还在将走出去为目标的时候,触宝以上市为出发点,已经开始思考全球化之后的融合发展之路。
首先,上市让触宝在技术能力、资源实力得以整合,并在技术和内容能力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上有了进一步落地的空间,进而达成触宝全球化品牌升级的所有基础条件。进一步扩大移动用户群,加强全球市场的融合,促进文化、技术、产品、内容服务等在全球市场的融合发展,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货币化能力、寻找战略合作机会。同时作为从中国走出去的创业公司,触宝的生态布局还为国内出海的初创团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可持续服务的全球生态。
在全球战略的基础上,触宝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体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在现有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触宝将进一步整合产学研一体化资源,从全球吸引优秀人才,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成长体系。
从远景上看,“AI赋能、场景服务、沟通内容、携手助力将是触宝下一步的关键词。”通过超前的布局,触宝可以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搭建“一带一路”沿线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体系,实现AI技术从触宝出发,融合全球的发展战略。
结语:
过往的十年,中国互联网高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重要支柱和名片。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和人口红利消退,中国互联网对于走出国门充满了热切期望,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然而,游戏规则的差异决定了出海并非易事。也许进入某一个国家偏僻市场容易,但真正全球运营则很难,就连国内互联网巨头也是梦寐以求而不得。但“海里造船”的模式,则使触宝获得了真正的全球运营发展能力,在大部分企业探索出海的时候,触宝已经在全球范围完成了技术、产品、用户、内容和服务等全球化布局,走向融合发展的阶段。其表象是产品、技术和业务的不同,而背后是文化融合能力、创新管理方式与企业增长方式等软实力的根本差异。站在更透明的世界舞台上,触宝的未来值得所有人的期待。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