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次又一次面对产业链核心产品和技术受制于人的时候,“卡脖子”及其技术攻关就成为了当前最为热门的问题和词汇之一,但是,当这一问题与“举国体制”关联起来的时候,一个问题便浮现出来:所谓“卡脖子”,是卡在哪里?
在全国政协委员、搜狗CEO王小川看来,“卡脖子”不是卡在一个技术点,而是一个系统问题。科学和技术也本不是一件事,科学是基础科研,是全球共享,没有秘密,而技术是时间熬出来的。
王小川是一个互联网业的精英,他眼中的“卡脖子”与技术攻关,似乎与他人不同,那是一个属于系统论的“视界”。
《中国经营报》:近期以来,中国把“卡脖子”核心技术的攻关置于了非常重要的政策优先位置,并且采用了举国体制的方式,你如何评价这种方式的效率和效果?
王小川:这是有成功案例的,像当年搞“两弹一星”就是,这个模式到今天依然是成立的,但有一些认知上或者工作方法上不对的地方,导致有一些事做得不到位。
“卡脖子”是系统性问题,不是一个项目。比如说造核弹,它是个完整的事儿,“卡脖子”可能处处都有,不是在某个特别小的点上卡住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不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核物理问题、相对论问题,这其实没什么卡的,“卡脖子”的技术不是一个技术点,而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有几点要注意:
第一,支持举国体制,但要避免误区,它不是项目制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事儿。比如发动机,成立一个项目或者几个项目攻关几个点是不够的,是个完整的系统,是熬出来的。像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经过几十年持续的迭代和积累,不是攻关几个技术点,攻关这个词儿走偏了,是要熬时间的,不能用项目制方法进行。
第二,项目制就有牵头方了,然后分包给多个科研院所做合作,拼在一起,验证一下就召开了,最后变成了一个技术答辩,这是不对的。要有一个长期的业务的负责方、落地方,要保证一个系统能成,得有这样的责任人,时间维度熬的是长的,空间维度不是分散好几个点,一个人分一块去做。
第三,有的项目适合政府做,有些交给国企,或者市场,但是一个完整的事儿,核工业是一个工业,工业带动技术。两弹一星、航母不是技术问题,一开始定位不能错误。我支持举国体制,但这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技术点。
《中国经营报》:长期以来,我国在基础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一直有较大的差距,而中国相比于其他国家,又有着巨大的应用市场,从你的角度看,如何发挥应用市场巨大这个优势,带动基础领域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
王小川:科学和技术是两件事。科学叫基础科研,这个全球是共享的,没有秘密。技术是熬时间熬出来的。
市场的作用在于,企业愿意重点投入进去,但是得有一个当量的企业放在那儿,比如我们需要操作系统,首先要选择一个,当下就走在前面的公司带领这件事。市场大,不是要创新一个新公司来干这个活儿,要有明确的承担方和买单方,有一个已经在里面的玩家来驱动这件事会比较好。
《中国经营报》:龙头企业来牵头这件事有什么优势?
王小川:这个事儿不是一个技术点,而是一个完整的事儿,得有龙头企业代表市场去推动后面的技术,中国需要巨型企业,当然企业得有这种创新力。这个行业中得有当量企业,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才能有一个抓手。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屡次面对产业链安全受制于人的局面,这也提醒我们“自主”的重要性,但是在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的领域,从国际范围看,国际合作又是目前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如何在国际合作和自主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王小川: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它是两个维度。能合作先合作,通过合作,先把市场拱出一个企业来,有了这些企业后,他们再进行国产替代,就解决了。如果没有国际合作可能我们做得更慢。因为我们有市场优势,就利用市场优势,先通过国际合作拱出业务来,再有计划地去以这些企业为核心,逐步替代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要激发这些公司,让他们愿意发展核心技术,而不只是做市场行为。
《中国经营报》:中国拥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这催生了中国成为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地,但是,在互联网底层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中国和国外是否有较大的差距?
王小川:并没有,它是一个协议问题,比如互联网的DNS是美国人提供的,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就是一个具体标准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就是说在互联网领域,我们更多要争取一个制定标准的话语权。
王小川:是的。
《中国经营报》:我们如何在当前的国际竞争格局下,扩大这个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王小川:标准得看增量,就是要有前瞻性,从未来的角度出发,寻找新的机会。这跟“卡脖子”是两回事,“卡脖子”是把人家走过的路,你再走一遍。这就需要走在别人前面,也就是我们要有更领先的技术,要求新。
《中国经营报》:以你的专业看,当前互联网底层技术的研发方面,主流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
王小川:互联网今天已经在往产业互联网的方向走了,是一种融合,比如和房地产行业的、餐饮行业的,往下是医疗教育行业的融合,不是单独地看一个互联网的概念,这个概念未来是空气般的存在,不是牵引的方向了。
《中国经营报》:这一领域中,中国有什么领先优势?
王小川:中国创新活力非常强,市场机会也是巨大的,一些颠覆性的模式是很看好的。庞大的应用场景能够催生新的技术,未来会出现不少横跨产业的有影响力的企业。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