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又向高通公司开炮。在一段1分钟长的演讲视频中,赵伟国如是说:
“紫光集团去年营收约600亿元,研发投入200亿元,今年也会在200亿元左右。从研发占收入比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中国占比最高的公司。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咬紧牙关往前挪。高通就不喜欢,高通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瓴盛,我们的芯片针对50到100美元的手机,高通成立的瓴盛,专门做100美金的手机。中国的情况非常复杂,你们成立了瓴盛,行业因素变复杂了,也影响了高通收购恩智浦,我想外国公司应该更有远见,给中国企业一口饭吃。”
嗯,看起来赵伟国本次怼高通,还是挺客气的,甚至带有“求饶”的意味,“给中国企业一口饭吃”都说出来了。要知道一年多前瓴盛刚组建时,赵伟国骂的可是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不知道是不是骂声太响,传到了政府决策层耳朵里,瓴盛一直未得到监管部门的放行,所以也没有展开实质性的业务。一直到今年5月,才有外媒报道称瓴盛成立已获批,正式开始运营。
那么,本次这番表态,赵伟国是服软了?我看未必。答案就藏在这段话的细节中。笔者尝试从几个方面解读:
第一,高通组建瓴盛,是奔着紫光展锐而来吗?这个很值得商榷。高通的竞争对手,一是台湾省的联发科,在中端市场让高通非常头痛,甚至威胁到高端市场;二是客户,华为、三星、苹果等手机巨头均有自研处理器或者相关计划,从而减少了采购量;三是行业趋势,手机厂商经过洗牌,马太效应凸显,对高通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紫光展锐主要做低端市场,对高通的业绩可以说毫无影响。可能是高通拿点小钱出来遏制潜在竞争对手,也有可能是展锐的借势营销太出色。
第二,成立瓴盛,和高通收购恩智浦失败,这其中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吗?高通收购恩智浦,那是400亿美元的生意,可能造成行业垄断的风险,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组建瓴盛,高通才拿出了1亿美元多点,这点影响力可以说微不足道。高通收购恩智浦失败的确存在复杂的因素,中兴禁令事件,这段时间的经贸大环境,大家都懂,但和瓴盛的关系真不大。
第三,这番逻辑不通的话,更有可能是对高通赤裸裸的威胁。有些话不用说的很明白。紫光集团在地方省区动辄能够签署上千亿的投资,很显然在中国拥有强大的资源,对当前在中国处境尴尬的美资科技巨头高通来说,是很大的威慑力。如果你不让我好过,我就有能力不让你好过。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不是市场意义的竞争了。紫光展锐想要做大做强,有钱有人有政策支持,还有领导人的雄心抱负,这些已经足够。笔者认为,犯不着把高通拎出来说事了。打嘴炮不如用产品说话,高通的5G处理器已经达到了商用水准,这才是紫光展锐需要追赶的地方。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