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来自美国华尔街的一句名言。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为了拓宽融资渠道纷纷通过ABS(资产证券化)寻找新的突破口,ABS市场也因此被业内寄希望于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后国内的第三大金融子市场,或改变中国的金融机构。
ABS产品主要面向的是机构投资者,所以对资产质量的要求较严格,ABS成功发行,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资产质量获得了机构投资者和公募市场的认可,而对于信贷资产来说,优质的另一个同义词就是超强的风控。无论是以京东白条、分期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还是以京东金融“京保贝”为代表的互联网保理行业,能否持续发行ABS已经成为市场评判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是否一流的标尺,在这背后的逻辑,便是对风控的评估。
利率不断下探的奥秘
一般来讲,消费金融资金来源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即互联网渠道、银行、合作机构以及ABS方式。去年4季度以来,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业务规模,陆续有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选择ABS作为新的融资突破口。前不久,京东白条ABS完成第四期募集,额度15亿元,同时,优先利率创下3.8%的新低,引发关注。
京东白条ABS产品,是用户用白条先购物、后付款,京东再将白条分期债券重新组合后,打包出售给金融机构,从而提前获得流动性。在今年3月以前,白条ABS产品已经在深交所挂牌发行了三期,额度分别为8亿、12亿、20亿。此次第四期募集15亿,优先1级资产支持证券票面利率仅年化3.8%,低于市场上已经发行的同类产品利率,且较上一期京东白条ABS优先1级的利率进一步走低。与此同时,优先2级支持证券票面利率继续维持在年化5.5%。
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最需要的是低成本的资金,然而,一般的市场资金利率奇高,有的公司甚至要从P2P拿钱,融资利率和放款利率出现倒挂。如果通过ABS来融资,资金成本平均能在5%以下,像京东白条这种3.8%左右,基本已是市场最低的价格。
不仅如此,京东金融近日还披露披露,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京东金融-华泰资管2016年1期保理合同债权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京东金融第一期保理ABS”)挂牌转让的无异议函,发行规模20亿元。这又是国内ABS行业的一次创举,它代表着国内资本市场首单互联网保理业务ABS的诞生,起背后对应资产是京东金融 “京保贝”的债权。此次发行优先级利率为年化4.1%,且次级资产占比仅0.05%,让不少业内同行分外“眼红”。
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凌曾在公开场合透露,京东消费金融的风控体系是通过大数据系统将业务风控前置,预先判断和规避风险,搭建了“四大发明”的模型工具体系,分别从风险控制(“司南”)、量化运营(“火药”)、用户洞察(“活字印刷”)、大数据征信(“造纸”)对用户继续进行筛选。在账户登录、激活、交易、信息修改等全流程环节,利用天策决策引擎系统、天盾账户安全与反欺诈系统、天网交易风险监控系统对每一次账户行为进行后台安全扫描,实时计算,识别恶意行为及高风险订单,并和商城配送体系打通,对高风险订单实现配送最后一公里拦截。
市场普遍认为,京东消费金融目前构建的这一套风控体系,只能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实际上,在保理行业,“京保贝”采用的是动态风控和动态授信策略,为客户提供全贸易流程的资金支持,实现可融资额度实时更新和管理,使“京保贝”的坏账率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其背后的风控能力同样堪称“恐怖”。
新风控下的信贷是金融科技重要一环
许凌曾说过:“我们没有一笔贷款通过人工审批,也不允许产品高定价,同时我们还要控制不良率,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团队需要更专注地做风控,而不是用收益覆盖风险那套思维去做业务。在强大的金融科技能力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研发和迭代流程,形成了多层次的消费金融产品体系,今后,我们的产品创新和落地速度将会更快。”
据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2015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自2014年起呈现爆发式增长,到目前已发行各类产品逾9000亿元,较2013年末扩大了15倍,其中仅2015年的资产证券化发行总金额就达5930.39亿元,未来,消费信贷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将进一步提速。
所以,对于京东金融而言,运用好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如何改善用户体验,如何提升服务效率,这一切也都是京东金融的生存之本和立足之根。目前,京东金融的白条业务正在走出京东,消费金融业务正在试图布局更大的版图,现已覆盖教育、租房、装修、旅游、汽车等众多消费场景。京东金融的“京保贝”业务也已服务了近2000家京东商城的供应商,客户在京东的贸易量增长超过200%。
新风控下的信贷能力是金融科技重要的表现,而资产证券化恰好是能体现这种信贷能力的最好表现方式。京东金融的风控能力,也许在一些科技迷看来谈不上“黑科技”,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套技术在风控领域已经足以称得上是“恐怖”。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鹿死谁手,时间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