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帮你“剁手”的支付宝,到改写《清明上河图》的“暖科技”。
文/刘磊
互联网时代、AI时代正在到来,互联网和AI正在深刻影响和重构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一句已经近乎常识的表达。但这个时代到底在科技的影响下具体发生了一些什么?蚂蚁金服的成长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用作观察的很好的切片。
“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力”
“听我的指示,剪断网线!”
“现场同学听我指挥,恢复!”
“整个交易量已经恢复了,26秒!”
9月20日云栖大会ATEC主论坛上,蚂蚁金服副总裁胡喜把蚂蚁金服众多“看家本领”拿了一个出来,现场给观众模拟演示。杭州两个中心的服务器网线被剪断后,它们在大屏幕上迅速变成了报警的红色。但是在执行恢复操作后,26秒时间里,系统迅速恢复正常。
这个现场演示的“看家本领”就是三地五中心架构的容灾能力。蚂蚁金服的三地五中心架构可以实现99.99%的高可用城市级无损容灾能力。所谓三地五中心架构,是指将服务器分散放在三个城市五个机房里,当其中某台服务器甚至某个城市发生故障,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其它正常运行的服务器。
三地五中心架构容灾能力现场演示
观众看起来极其简单,是因为背后的技术极其复杂。在眨眼之间,机器完成了一系列迅速而复杂的切换操作。能实现这些,靠的是蚂蚁金服多年的技术积累。人们对这家从支付宝起步的公司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付款时扫的二维码,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一家拥有众多“暖科技”的科技公司。
光是在这次云栖大会上,我们就见证了好几个“重磅发布”:两个“指向未来”的产品解决方案——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金融数据+智能套件,两项新的开放计划——支付宝小程序生态发展计划、蚂蚁区块链合作伙伴计划,蚂蚁金融云升级为蚂蚁金融科技……有媒体甚至戏称云栖大会成了蚂蚁金服的“路演”。
经常有媒体问胡喜,蚂蚁金服到底是一家金融公司还是一家科技公司?胡喜的回答斩钉截铁:蚂蚁是一家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他的这个回答从蚂蚁金服的人才结构和技术表现中得到了确证。
现在,蚂蚁金服近万名员工里有六成以上的工程师。而且,蚂蚁金服的6位阿里巴巴合伙人中,有一半是技术出身;公司最核心的支付宝事业群和国际事业群,总裁和首席运营官也都是技术出身。近些年,这家公司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CCTV曾经以蚂蚁金服计算存储首席架构师何昌华为代表报道过这家公司的“硅谷帮”。
何昌华此前曾在谷歌、Airbnb等世界著名公司工作,作为在硅谷扎根多年的顶级工程师,他的工作处于“基础设施”部分,一家公司不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对技术“非常有追求”的时候,是不会需要的。此前他也曾有过怀疑,国内是否真的有需要他的公司。但在与蚂蚁金服副总裁胡喜聊过几次之后,他不再有任何怀疑了。
蚂蚁金服副CTO&副总裁胡喜
胡喜提到的一点尤其触动了他。胡喜和他说,蚂蚁这个平台可以触达普通人每一天的生活。“能够触达到比如说几亿的用户,能够让他们每天频繁地使用,这个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知道这种场景下它的潜力是无限的。”何昌华在镜头前解释说。
这其实也同样是他的很多同事被蚂蚁金服所吸引的原因。蚂蚁金服的工程师们每天遇到的场景在世界范围内也许都是独一无二。正是这些场景给他们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倒逼”出了蚂蚁金服的技术优势。
每一个产品都有故事
构建千亿边级复杂关系网络实时决策能力的GeaBase、金融级分布式架构SOFAStack、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智能风控引擎AlphaRisk、移动端技术平台、新一代智能客服、金融级生物识别、蚂蚁风险大脑……这些非专业读者半懂不懂的名词都是蚂蚁金服的工程师们在一场场技术攻坚中收获的胜利果实。
2004年,支付宝只是为解决淘宝交易中的信用问题而出现的配套产品,后来从淘宝中独立出来,2014年蚂蚁金服集团在支付宝的基础上成立。支付宝一“出生”就赶上了淘宝业务的高速增长期,几年后开始出现的“双11”更是引发全民狂欢,交易总额和交易峰值每年都以“谁也想不到的速度”飙升。阿里内部有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说法:把“双11”撑过去了,这一年的技术就算过关了。
蚂蚁金服是中国企业自研技术兴起的一个典型样本。如果某个场景存在问题,作为服务于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头号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一定是最早碰到的那个。一位阿里工程师说起现在通过阿里云向外输出的产品时感慨:“这里面的功能为什么有这个要求、要这么限制,是因为在那个场景下我们踩过巨大无比的坑。”
IOE架构是蚂蚁金服首先遇上并成功解决的众多问题之一。所谓IOE架构,指的是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这是国内企业普遍使用的IT架构。蚂蚁金服原先也是如此。但这种由国外厂商提供的基于单机的集中式结构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如无法做到自主可控、成本高,等等。更重要的是,用别人的软件意味着它是一个黑盒子,发生故障时很难立刻搞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
而且以蚂蚁金服这样的体量,它所遇到的很多场景都是这些商业软件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蚂蚁金服日常要处理的数据量太大了。蚂蚁金服副总裁胡喜回忆,到了2007年,之前用的架构明显力不从心了。他自己就经历过好几次深夜宕机事故,一个多小时迟迟无法恢复。
正是在这样的“倒逼”之下,蚂蚁开始了自研技术之路。2008年,阿里集团在业内率先提出“去IOE”的概念。蚂蚁金服、阿里云都开始逐步抛开既有架构,开发自己的系统。当时业内不少人觉得去IOE简直是痴人说梦,但蚂蚁金服和它的兄弟企业们经过数年努力,将“梦”照进了现实。
在蚂蚁金服,没有一个产品是未曾经历烈火淬炼的。比如OceanBase数据库。蚂蚁金服资深总监、OceanBase首席架构师冯柯回忆,他的团队在几次面临危险的关键时刻都是靠“贵人相助”才“活”了下来。“如果没有决策者的担当,那么蚂蚁金服的自研数据库团队早就不复存在。”很容易想象,这背后是巨大的风险压力。作为一家产品和服务同数亿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公司,任何一个细节上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蚂蚁金服在云栖大会上发布OceanBase2.0
幸运的是,冯柯和他的同事们都一次次地扛过来了。他亲眼看着OceanBase一点点地落地:2014年,OceanBase支持了蚂蚁金服10%的交易流量;2015年,OceanBase支持了100%的交易流量和50%的支付流量;2016年,OceanBase开始支持全部的交易流量、支付流量,以及包括账务、会员在内的更多的核心业务;2017年,蚂蚁金服所有的核心业务全都换成了自研的OceanBase……
每一个产品都有故事,每一个蚂蚁工程师都有故事。
奇迹
这次的云栖大会上,井贤栋和胡喜分别向社会“汇报”了蚂蚁金服这三年在科技开放、助力客户上取得的成绩。目前,蚂蚁金服已经通过自身的技术帮助两百多家金融机构实施了数字转型,其中银行一百多家,保险公司60家,基金证券公司40家。
阿里巴巴是从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开始的,“开放助力”的基因也传给了蚂蚁金服。三年前,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公布了“互联网推进器计划”,这是蚂蚁金服科技开放的开始。
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
这三年里,助力客户的两百多个故事中,值得一说的很多。篇幅有限,这里重点讲一下南京银行。
南京银行是蚂蚁金服科技开放战略启动后合作的第一家银行,这家国内排名前四的城市商业银行系统引入了蚂蚁金服的金融级分布式交易架构能力——从分布式架构SOFAStack、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从移动端开发框架到全栈式大数据平台能力。用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的话说,南京银行这个项目“创造了中国IT史上很多奇迹”。速度是其中的一个“奇迹”:从2017年7月一张架构图到2017年11月“鑫云+”平台上线,只用了短短五个月时间。
截至2018年6月,“鑫云+”平台帮助南京银行获得新客户390万,并且每个客户的用户体验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平均放款时间不到1秒。经过八个月的时间,南京银行每日贷款额从1000万人民币上升到10亿人民币,贷款余额从1亿人民币增长至100亿人民币。与传统的线下业务相比,线上业务新增的利润“一年顶十年”。线下有柜台、客户经理等诸多成本,但线上只要有技术,做好风控就可以广泛辐射。
在2017年加入蚂蚁金服之前,刘伟光先后在Oracle、EMC工作,并创建了Pivotal大中华区分公司。蚂蚁金服做项目的方式让这位企业软件领域的老兵也感到新鲜。在他此前的工作经历中,做南京银行这样的项目,都要选好多家合作伙伴,应用软件开发商、平台技术提供商,、咨询公司、各类专业工具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多种公司组合成一个作战部队,各有各的分工,然后合作完成整个项目。但到蚂蚁这里,一切只有自己。蚂蚁金服既是核心软件供应商,也负责项目实施交付和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同时也提供架构咨询。
蚂蚁金服副总裁 刘伟光
蚂蚁金服有一个代号为BASIC的面向未来的战略,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蚂蚁聚焦的方向。B:区块链(Blockchain ),A: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S:安全(Security),I:物联网(IoT),C:金融计算(Computing)。这是蚂蚁金服接下来技术发展的“总纲”。蚂蚁金服的优势正在这里。
有记者问刘伟光,转型固然是大势所趋,但为什么非得选择蚂蚁金服?毕竟市场上不只蚂蚁金服一家。刘伟光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蚂蚁金服的技术源于金融场景的实践以及技术栈的全面性。
“在技术世界抑或是金融行业,过去有这样的规律:负责底层技术架构的公司是不做Core Banking这样的应用系统,而Core Banking的供应商也不会去做人工智能或者区块链等新兴金融科技, 做区块链的公司也不会去风控的金融行业应用,提供风控应用的公司不做移动端的平台,这样的组合不胜枚举,所以这也是在金融行业供应商分门别类各司其职的一个现状。蚂蚁金服不但都提供这些技术,而且所有的技术都来自蚂蚁自身业务的实践,蚂蚁业务的高并发以及海量数据等特点又是很多技术公司可能永远都碰不到的场景。”
“我们是和金融机构进行普惠金融业务和技术的双重性合作,这点是我们跟很多纯粹的IT公司的最大区别。”刘伟光强调,“蚂蚁金服技术开放的目的不是为了销售软件,我们是致力于用技术解决客户业务发展当中遇到的最难的技术问题,用技术解决创新的问题,用技术创造新的业务形态,与金融机构产生更多层次的连接。”
蚂蚁金服助力客户的同时,客户也成就了蚂蚁金服。
刘伟光说,在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蚂蚁金服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蚂蚁金服的视角是叠加的,既有自身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视角,在服务金融机构的同时又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视角。这让蚂蚁金服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这种双重视角在接下来又会帮助蚂蚁金服更好地与客户合作。良性的发展也体现在了营收的数字上。技术服务在蚂蚁金服营收中的占比近几年在迅速增长:2015年是14%,2017年是34%,有媒体预测,202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5%。
马云在支付宝创立之初就曾经说过:“信用等于财富。”现在这句话正越来越成为蚂蚁金服的现实。
支付宝与《清明上河图》
蚂蚁金服从未停止拓展开放的边界。“独木不成林”,是蚂蚁金服相信的。蚂蚁金服已经从一家以toC业务为主的公司转向同时有toC+toB业务,为合作伙伴提供生态圈的公司。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背后都有这家公司的身影。
比如乘地铁。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APP使用的是蚂蚁金服提供的移动开发平台mPaaS和蚂蚁风险大脑。这两个产品都是蚂蚁金服多年技术和经验的沉淀。风险大脑的基础是蚂蚁金服这些年积累的丰富的黑产攻防经验,mPaaS囊括了源于支付宝的诸多“黑科技”,所有组件都经历了支付宝高并发、大流量的检验。
比如租房。小猪短租今年7月开始对智能门锁迭代升级,门锁成为智能前台,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在预定的房源门前办理入住,系统核实身份后自动下发电子钥匙。这背后的核心技术同样来自蚂蚁金服。蚂蚁金服拥有金融级的身份核实技术,给证明“你就是你”提供了高度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蚂蚁金服官方发布的一系列“赋能”案例海报
比如吃肯德基。2017年9月,杭州出现了一家可以刷脸支付的KPRO餐厅(肯德基旗下品牌),餐厅所用的技术是由蚂蚁金服去年推出的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助力实现的。蚂蚁金服的“刷脸支付”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它有极高的准确性,错误率在百万分之一的水平。
自从2018年8月蚂蚁金服宣布“刷脸支付”商业化以来,它正被用到各种各样的场景中。9月20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出现了四十多台智能自助服务机,患者靠刷脸就可以在机器上完成挂号和缴费。
还有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技术。下面几个不同的场景中都用到了它:
在天猫国际买奶粉,可以通过溯源码清楚地看到奶粉从生产、质检到物流的整个过程。
在杭州、台州、金华三地看病,再也不用排队开票据,扫一扫检查单上的二维码票据就出现了(如果用支付宝缴费,连扫一扫也省了,票据直接发到“发票管家”)。
今年6月,在港工作22年的菲律宾人格蕾丝完成了从港版支付宝向菲律宾钱包GCash的第一笔跨境汇款,耗时仅3秒,而此前这个时间少则10分钟,多则数天。
……
如今,蚂蚁金服对外开放的产品从三年前的5个增长到80多个,解决方案从3个增长到50多个。“我们的开放技术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核心,而且我们秉承成熟一个开放一个这样的原则。”胡喜在云栖大会的演讲中说。
井贤栋在云栖大会上的演讲是从支付宝版的《清明上河图》开始的。古典的市井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我们熟悉的新元素:从汴京开往临安的船上可以点外卖,官员用“风险大脑”辅助断案,街道上的小摊放着支付宝二维码,士绅们在开封菜刷脸吃饭,诊所可以用手机挂号、缴费,扫码即可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