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双与人大法学院签署三年合作项目,设立专项基金,携手打造智慧法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为法律人工智能的中国化路径提供实践基地、理论指引和人才支撑。作为序幕,国双受邀为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首届“法律加科技”方向硕士班同学讲授了《大数据智能司法课程》,展现了国双在智慧司法领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品新教授作为此次课程的共同讲授人,长期专注于法律与科技的结合,对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深刻认识,在其倡导下,国双与人大法学院将以此为开端,持续在智慧司法方面进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
国双司法大数据事业部首席研究员李斌博士在本次讲座中从“为什么需要类案”这一问题出发,以“如何打造一款优秀的类案推送产品”作为现场实训讨论的主题,分享了大数据智能司法的讲座。基于国双对于4570份裁判文书的调研(2007—2017年),提出法官的关注点往往是实务问题、类案研究。其次,探讨了“如何进行类案识别”这一问题,指出目前类案识别系统多采取要素匹配的方式,具体的要素识别过程上存在差异,但最后的要素集可能已经趋于相同,要素标准的统一化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再次,梳理了类案识别的标准,事实认定层面需要考虑定罪要素和量刑要素,法律适用层面需要考虑争议焦点与法律关系,要素权重确定层面需注意不同要素的权重是不同的;提出了技术标准中基础数据库与数据库量级、时间范围、数量起点、要素权重的确定问题,并给出了新型、疑难案件类案推送按照是否有多数偏好、量刑建议采取众数的思路。
本次讲座还详述了国双类案识别中的关键技术——文本解析技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让机器读懂判决书,如何进行自然语言理解等科学问题,并结合国双已有的类案推送产品,以及去年获得首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冠军的“智审慧判”系统,展示了国双在业界领先的语义分析及类案识别技术。未来国双还将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文本解析等领先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助力工业互联网、数字营销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