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晖
移动支付领域的巨头缠斗正在持续升级。
Apple Pay入华的硝烟未散,小米在一周内先后爆出“收购”与“推新”两项大动作。6亿元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捷付睿通,小米借支付打通金融生态链的野心初露端倪。
在小米坐实收购第三方支付企业消息后,舆论均认为很可能是为与小米5一同登场的“米Pay”预热,但事实证明,小米并没有把第三方支付与米Pay进行彻底的战略捆绑。
小米公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虽然米Pay上线并无时间表,但小米5中的NFC功能,比苹果Apple Pay应用场景要广,支持刷公交卡、地铁卡,为公交卡充值,用银行卡消费。
买壳入局
早在今年1月份,小米科技以6亿元从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付睿通”)的传闻便甚嚣尘上,但小米官方始终不予置评。消息从年前炒到年后,直到本周,随着小米5即将问世,收购传闻也最终坐实。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工商备案信息显示,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1月20日完成股权变更——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5%,呼和浩特市盛银和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2%。1月27日,捷付睿通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变更为雷军。据官网资料称,捷付睿通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事第三方支付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内蒙古地区唯一一家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与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的机构。
“显而易见,收购是为了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也踢开了小米布局支付业务的最大绊脚石。”一位支付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据捷付睿通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于2011年8月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是一家经营综合性业务的“全牌照”平台。
据公开消息显示,小米此次收购捷付睿通斥资6个亿,对比2014年万达收购快钱的3.5个亿,加码明显攀高。虽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据前述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一块支付净牌照成本价格为2亿~3亿元。加之技术、渠道等资产,6亿元也算得上合理价格。
在上述人士看来,出资方进行收购,看重的是支付牌照,支付通道,系统运营能力,业务拓展能力,技术开发能力。雷军此前入股拉卡拉,而捷付睿通无论从几百人的公司体量以及从事的具体业务形态,都跟拉卡拉有相似之处,其应该拥有还不错的支付清算能力和底层架构能力,选择这样一个小企业纳入小米体系,更容易把控也更划算。
而梳理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政策变化便不难看出小米选择“买壳”入局的动因。记者统计发现,央行自2011年5月份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央行发出了8批共269张支付牌照。在业内看来,此前市场上的牌照量已经“超额”。“美国50个州的支付企业也只有几十家,对比国内现状,这些具有支付资质的企业,真正盈利的不过三五家,是一种较大的资源浪费。”前述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政策有意识将这种调节交由市场,通过并购、入股等方式,完成市场洗牌。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认为,在支付牌照已然成为“稀缺资产”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等非金融机构选择采用融资并购来获得支付牌照,这是一种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收购之风渐起,牌照加码水涨船高,除了政策因素外,背后是国内支付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现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已达到4.16 亿,较2014 年底增加1.12亿,增长率达到36.8%。而其中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8亿,较2014年增长了64.5%。
而根据易观智库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达16.4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一倍。有业内人士据测,移动支付市场预计在2017年达7000亿美元。移动支付的前景,也让小米这种体量的互联网巨头必须尽快入场。
金融生态
一位IT观察人士认为,所谓“米Pay”绝不是小米购买第三方支付牌照最重要的理由,从手机厂商的角度,Apple Pay也没有支付牌照,但苹果与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有合作。“理论上来说,与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合作就可以完成手机支付的闭环,与坐拥1亿多用户的小米合作没人会拒绝。”
前述支付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小米杀入支付战场只是时间问题。“以小米如此体量的企业,不会将大量资金沉淀在其他巨头的体系内。”以小米手机的销售为例,每年“双十一”在淘宝和天猫上小米手机的销售额可能是几个亿,这么庞大的资金量要扣在支付宝里至少5~7天,这些资金潜在收益如果小米能通过自有支付工具获取那将大大加快其资金运转速度。
“更重要的是小米一直苦心打造的生态链,需要支付这个入口完成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合围。”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江瀚指出。
雷军在2015年曾公开表示:小米做互联网金融是很自然的延伸”。并“坚信在未来三五年时间里,小米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平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对外投资上,小米系(小米+顺为资本)目前已经投资了多彩投、合道融通、拉卡拉、积木盒子、草根投资网、老虎证券、公牛炒股等公司,涉及第三方支付、债券投融资、互联网券商、互联网投资理财等。
事实上,近年来小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一直小步快跑。2013年12月,小米正式成立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5月,小米金融正式上线,陆续推出小米活期宝、小米基金宝、 小米贷款等产品。年底,小米金融APP上线。在小米“硬件引流,软件搭台,服务赚钱”的模式下,金融被认为或将成为其未来最重要的“服务”之一。
在陈莉看来,近几年小米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所布局,之前因为支付一环不能开展的工作被打通后,将加速形成小米金融生态的闭环,就能够进行与第三发支付机构用户交易数据的共享。
虽然小米一直没有放松布局金融,但由于受限于支付牌照与场景搭建,自有品牌的支付工具并没有成为市场主流。陈莉认为,小米显然急需一个高黏度的入口——支付,从而将用户的生活场景纳入小米体系,真正来完成金融生态圈的合围。
记者梳理发现,雷军系的投资布局一直是从软件与硬件双管齐下,在线上层面,雷军坐拥金山、YY、UC、多看、迅雷、凡客、乐淘、知乎等多家软件公司,拥有小米、拉卡拉等多家线下厂商。在江瀚看来,小米此举,意在借助支付为入口,通过社交、购物、娱乐等多方面体系构建小米的社群与场景,可以吸纳更多金融行为数据,从而实现小米体系的金融生态圈建设。这也可以让以小米为核心的雷军系企业拥有更多的交叉销售、获客渠道、营销资源,乃至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通道等最终形成小米系的物联网与共享经济版图。
但在IT观察人士“土妖”看来:虽然小米做支付是打通其金融生态的重要一步,但在场景建设上目前还远远不够,尤其是高频、刚需的场景。此外,MIUI的数据沉淀对于金融业务价值有限。缺乏先发优势的小米,如果只局限在自身生态体系内还好,一旦走出这个生态,与BAT甚至苹果、银联来竞争,效果并不好说。
记者下载小米钱包APP发现,目前该应用既有功能包括支持绑定银行卡、余额提现、转账、话费充值,彩票,以及仅仅在小米账号体系内的游戏充值、米币充值等虚拟增值服务发挥作用,作为一款“钱包”产品,功能还相当简单。而据小米公关部门向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小米支付的使用场景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游戏、主题、阅读、音乐、电视视频、云服务、迅雷下载、小米商城、智能家庭、小米生活等。但针对这些场景的使用频次数据,小米方面并没有透露。
在互金领域,小米显然是一个“追赶者”。即便是苹果也是在Apple ID积累了数十年才开始做一个Apple Pay。而支付牌照,可能只是小米金融征途的第一步。
在江瀚看来,金融合围的战略构想虽好,但如果缺乏线下的入口和网点,确实难以提供真正优质的金融服务。“就小米而言,一是市场准入阻力,仅仅拥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对于做基金、P2P、众筹、网贷等等都不容易。二是市场网点的阻力。缺少实体服务机构,从而导致O2O闭环缺失。三是资本实力阻碍。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本密集是其发展的关键,小米在这点还与对手存在距离。”
NFC可能真会成为小米场景突围的一把利器。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市场流通的公交卡总量约 4 亿张。未来将有大量持卡用户向智能手机等更为便捷和安全的移动支付新方式迁移。在江瀚看来,随着今后NFC技术逐渐成为手机标配,支付习惯的改变,或许将为小米在使用场景上突围带来更多机会。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